技術方案可解決持續性「尿床」問題

你知道那種從童年一直持續到成年的令人尷尬的持續「尿床」現象嗎?這是一個與「膀胱-大腦軸」通訊有關的問題,有一個名字:夜間遺尿症,這是一種每週一次或多次在睡眠期間不自覺地漏尿的疾病。這個問題影響了大約 10% 的 5 至 17 歲兒童和青少年,並可能造成情緒傷害。但科技已經幫助治療甚至治癒了這個問題。

國際兒童尿失禁協會秘書長、兒科泌尿科醫生烏比拉哈拉·巴羅佐·朱尼爾(Ubijara Barroso Junior) 與美國泌尿科醫生安德魯·基爾希(Andrew Kirsch) 合作開發了一款新設備,可防止兒童在床上小便,並在膀胱充滿時讓他們醒來。

宣傳

該設備是 Barros 教授所在的巴亞納醫學院 (Escola Baiana de Medicina) 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的主題,並於上個月在美國泌尿外科大會上被列為泌尿外科十大技術創新之一。

新警報器與現有型號有一個重要區別,現有型號使用濕度感測器並在孩子弄濕後發出警報。放置在孩子身上後,感應器能夠辨識開始在床上小便的刺激。

除了發出聲音叫醒她(或叫醒她的父母)之外,它還會觸發一種神經刺激機制,關閉括約肌,防止尿液逸出。

宣傳

“孩子不尿尿。在第一滴水流出之前警報就響了,」泌尿科醫生說。巴羅佐表示,透過這種方式,透過大腦調節來意識到膀胱已滿並醒來排尿,比目前可用的警報更有效。

在資訊圖表中查看它是如何運作的:

不適、羞恥和社交互動障礙

8歲的克拉拉在使用巴西設備三個月後成功擺脫了夜間遺尿症——她是巴羅佐在巴伊亞大學進行的研究的參與者之一。在此之前,女孩已經嘗試了所有可能的自製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沒有成功。

「我認為這只是一個適應問題。我試著脫掉尿布,但她最後尿了。她開始使用較大尺寸的尿布,直到達到老年尿布的 P 尺寸。就在那一刻,我意識到出了什麼問題,」他說。

宣傳

克拉拉已經五歲多了,由於夜間遺尿症持續存在,瑪麗亞嘗試了行為改變:減少液體攝入量,帶女兒在睡前小便,並將鬧鐘設置在凌晨,這樣她就可以孩子去洗手間,即使她不喜歡。

“由於她依賴我在凌晨叫醒她小便,她在任何人家裡都睡不著,甚至在她祖父母家裡也睡不著”,瑪麗亞回憶道。

克拉拉本人在電視上看到有關尿床的報導,並發現大學裡會有一項研究。瑪麗亞為她的女兒報名了,女兒收到了設備、感測器和手冊,並了解了設備的工作原理。

宣傳

「連一滴尿液都沒有被釋放,當感測器偵測到膀胱充滿時,它就已經觸發警報。有時她起不來,我就叫醒她。但家長需要有耐心。我們期望立即解決問題,但解決方案不會一蹴可幾。這是一種漸進且耗時的治療方法”,瑪麗亞說。

該設備正處於開發的最後階段,據巴羅佐教授稱,預計該設備將在今年年底提交給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進行評估,然後在巴西市場上推出。

(圖片來源:愛因斯坦社)

閱讀:

向上滑動